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兩種不同的「心態」決定生命的深度與廣度

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與挫折,你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

關於「心態 mindset」這門科學,是由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Carol S. Dweck於2006年所提出(註1)。係指人們對於周遭的人事物所傾向的看法,而以不同心態面對相同的事,將影響人們擁有不同的發展。Carol S. Dweck將人們分成以下兩種心態:



固定型心態 (Fixed Mindset): 認為智慧是先天使然,有所極限無法改變。

當面對挫折、挑戰時,傾向逃避或以認定失敗作結,在面對其他成功者時傾向選擇質疑或抗拒。對於未知的事物容易感到恐懼,較難跨出第一步。

事實上,聰明的固定型心態非常了解如何以最省力的方式完成事情,並依舊有機會能達到自己所設的目標,但鮮有機會能真正將事情做得非常好,也較難從過程中獲得成長,發展有限。

成長型心態 (Growth Mindset): 認為天份雖有所不同,但智慧仍能依努力成長。

相同面對挫折、挑戰時,將之視為成長的基石並勇於面對,極一切力量解決問題;即便是面對他人的質疑,也能理性判斷是否為建設性的意見;而面對其他成功者時,則盡可能地從他們身上學習關鍵成功因素。

雖然,成長型心態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與心力以實現更高、更廣的目標,但卻能從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學習更多,這將使這樣的人持續累積各種不同的經驗與能力,進而更有機會獲得更大的成就。

事實上,每個人都同時擁有這兩種心態


根據不同基因、個性、經驗、教育、成長背景等各種複雜因素,每個人既有的心態傾向都不盡相同。但事實上,每個人都同時具備這兩種心態,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情況下,將出現不同的心態。

舉例來說,當人們在自己較擅長的領域時,比較有機會以成長型心態面對挑戰;而在精神狀況較差的情況,人們或許較有機會以固定型心態去迴避問題。

請記得,一件事永遠都有相反的兩個面,兩種心態並無所謂好或不好,它們各自具備著不同的意義,端看你怎麼看待眼前的事物,以及對於自己有怎麼樣的目標。

因此,若你期許著有一個更好的自己,若你期許著能完全更多目標,讓我們來看看能做些什麼能使你常保成長型心態:

1.練習即時察覺自己當下的心態

當面對挑戰、質疑等各種狀況時,仔細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是什麼,確認自己的動機為何,想想究竟是為了什麼需要遭遇這樣的挑戰,並試著察覺當下的心態,傾聽來自內心的聲音

以準備挑戰學習一個新技能為例,對於開始與否猶豫不決時,先問自己「我為何會有這個目標?讓我無法行動的原因是什麼?」「我的動機是可以在事業上有更好的發展,但可能會遭遇某些困難。」

2.試著即時轉換內心的聲音

試著去找尋事情的另一面,以「如果...」、「但是...」重新排列內心的聲音,將心態轉換為成長型心態。

例如,將「我知道踏出這一步可能會遭遇某些困難」再加上「『但是』當我克服了這個困難,我將能夠獲得大幅成長與,並就此有所不同。」

3.立刻以轉換心態行動

即知即行,當成功以新的心態跨出第一步後,大腦亦將記錄這一次的行動,當我們反覆執行這樣的過程,將會產生新的行為模式,促使我們漸漸習慣以成長型心態面對挑戰。

延續上述例子,在轉換心態,且重新建構內心的聲音後,即刻展開行動,開始執行學習計畫的第一步 (報名、註冊、規劃時間等)。

總結

試著以更佳心態出發,並作為你展開行動的力量,請記得從練習「自我察覺」開始,並逐漸縮短轉換心態的速度。有朝一日,你將能將成長型心態常備於心,在人生的旅程中發掘自己無限的可能!


註1:若欲更完整的了解關於Carol S. Dweck的著作Mindset,可搜尋國內翻譯出版的《心態致勝:成功心理學》 IBSN:978986479189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Darkest Hour 最黑暗的時刻》觀後分享 (些微劇透)

"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 成功不是結局,失敗不是宿命,最重要的是堅持的勇氣。 - Wins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