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Darkest Hour 最黑暗的時刻》觀後分享 (些微劇透)



"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 成功不是結局,失敗不是宿命,最重要的是堅持的勇氣。 - Winston Churchill

以「勝利」作為貫徹的信念,Churchill選擇對抗眼前的逆境,勇於做出艱難但具價值的決定,過程中雖幾經自我掙扎、懷疑,仍在最後將信念化為真實,這是作為領導人非常重要的特質。
 
透過第一人稱的視角,伴隨著在黑暗中點燃雪茄的火光,Churchill隨著黑暗褪去登場,簡單的一幕直接貫徹整齣戲的核心,實在精彩。
 
整齣二小時的戲雖以灰暗的色調呈現,但透過絕佳的運鏡與畫面,以及Gary Oldman精彩詮釋的Churchill,讓這齣戲的節奏毫無冷場,更保有相當的張力。
 
而Gary Oldman精湛的演出無可挑剔,即便透過一層特殊化妝,仍能不著痕跡地將情感透過眼神與細微的肢體展現,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也感謝我熱愛的導演Christopher Nolan,拍出《Dunkirk》這部寫實且深刻的好片,讓觀看本片時,對於當時法國的戰況有著一定的瞭解,更能體會當時英國當局的艱難。

另外片中的King George VI,即是我喜歡的另一部片《The King's Speech》中的主角,他已改善的口吃問題在本片中也有微妙的展現,相當有意思。

 
其中要說令我最深刻的一幕,其實不是激昂的演說、不是在地鐵中與人民的互動,而是Churchill在準備就任首相前,其妻子Clementine替他打理好服裝儀容後的一段互動。
 
Clementine:Now go. (拍肩)
Winston:Go?
Clementine:Be.
Winston:Be what?
Clementine:Yourself.
 
作為男人,其實需要的不多、不複雜,只求一個能夠充分包容、支持的另一半。
 
讓我們能夠做好自己,並以這樣的自己去闖、去面對困難、去克服困境,這會是一股溫柔而堅定的強大力量。
 
Youtube 恰好有這一片段,有興趣可以瞧瞧:

2018年1月12日 星期五

運用「簡單原則」跨出目標管理的第一步!


新一年的你,對自己有什麼期許嗎?

相信在我們心中,對於自己都有個理想的樣子,也常不斷給自己一些新的目標,例如想學習新的事物、想開始規律運動、想自己下廚備餐......

然而萬事起頭難,相信你我都有在訂下目標後,卻遲遲難以起步的經驗,結果隨著時間的流逝,距離目標似乎也越來越遠。


來看看在這個情況中,大腦發生了什麼事!

在人類大腦中的「邊緣系統」掌管著最強大的生存本能,分別是「追求獎賞」、「逃避威脅」、「能量效率應用」。

當我們設定的目標有一定的難度時,邊緣系統即會察覺可能需要耗費大量能量來完成這件事,並且將之認知為威脅。

即便大腦中,掌管理智的前額葉不斷試著說服邊緣系統「完成這個目標會很棒喔!」但實際上,要能展開行動仍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基於生存本能,「威脅」帶來的訊號非常強大,我們要不是得有數倍強度的「獎賞」與之抗衡,就是需要試著讓「威脅」的強度降低


運用「簡單原則」打造一個絕對可行的計畫!

一、將大目標「拆解」成你無法拒絕的一件件小事

所有的目標,都可以被拆解再拆解,只要你覺得眼前的事還有些許困難,就繼續拆解!要知道,要實現再大的目標也是來自許多細小成功的累積

當眼前的任務簡單到無法拒絕,也就代表威脅訊號已被拆解到能被忽略,此時要跨出這一步,就不是那麼難了!

二、專注於眼前的小目標,並立即採取行動

此時無須將最終目標放在心上;現在的你,請專注在拆解後的小目標上,並立即採取行動,將這個簡單到不行的目標完成。

將小目標逐個完成,並一步步帶你往最終目標前進,無須在意進度快慢,「是否展開行動」才是最重要的,不怕慢,只怕原地站!

三、每完成一個小目標,立即給自己一個鼓勵

無論是多小的鼓勵,只要給予自己的一個肯定,對大腦來說都是一個「獎賞」;因此,千萬別錯過每一個小目標的完成

經由不斷獲得獎賞,我們的大腦將會因此產生新的神經連結,使我們在行為模式開始改變,並著實的影響我們面對挑戰的態度。


實際案例分享

最終目標:為了健康與體態,目標從三餐外食到能夠自行備餐,並讓菜色豐富化。

設定小目標:備一日的餐

拆解小目標: (一有空閒時間立即執行)

Step1 出門 (沒錯,先出門就對了)
Step2 將保鮮盒買好
Step3 買一批冷凍雞胸肉、馬鈴薯 (至少五天份)
Step4 將一日份的食材清洗處理
Step5 確認烹調程序
Step6 開始烹調第一日餐點
Step7 隔天帶出門並按照時間用餐
Step8 回家後立刻清洗容器
Step9 開冰箱 (沒錯,很重要)
Step10 拿出第二日食材清洗處理

以上每一步,均看做為非完成不可的目標,且在面對當前目標時先不要管接下來的目標是做什麼,讓眼前正在進行的事情帶著你前進,在每一步完成後均在心裡給自己一個肯定!

運用這樣的方法與態度,你將能開始任何計畫,且有更大的機會長期改變行為模式。一起來試試吧!別讓太遠、太大、太困難的目標讓你卻步,運用「簡單原則」讓自己簡單開始!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兩種不同的「心態」決定生命的深度與廣度

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與挫折,你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

關於「心態 mindset」這門科學,是由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Carol S. Dweck於2006年所提出(註1)。係指人們對於周遭的人事物所傾向的看法,而以不同心態面對相同的事,將影響人們擁有不同的發展。Carol S. Dweck將人們分成以下兩種心態:



固定型心態 (Fixed Mindset): 認為智慧是先天使然,有所極限無法改變。

當面對挫折、挑戰時,傾向逃避或以認定失敗作結,在面對其他成功者時傾向選擇質疑或抗拒。對於未知的事物容易感到恐懼,較難跨出第一步。

事實上,聰明的固定型心態非常了解如何以最省力的方式完成事情,並依舊有機會能達到自己所設的目標,但鮮有機會能真正將事情做得非常好,也較難從過程中獲得成長,發展有限。

成長型心態 (Growth Mindset): 認為天份雖有所不同,但智慧仍能依努力成長。

相同面對挫折、挑戰時,將之視為成長的基石並勇於面對,極一切力量解決問題;即便是面對他人的質疑,也能理性判斷是否為建設性的意見;而面對其他成功者時,則盡可能地從他們身上學習關鍵成功因素。

雖然,成長型心態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與心力以實現更高、更廣的目標,但卻能從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學習更多,這將使這樣的人持續累積各種不同的經驗與能力,進而更有機會獲得更大的成就。

事實上,每個人都同時擁有這兩種心態


根據不同基因、個性、經驗、教育、成長背景等各種複雜因素,每個人既有的心態傾向都不盡相同。但事實上,每個人都同時具備這兩種心態,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情況下,將出現不同的心態。

舉例來說,當人們在自己較擅長的領域時,比較有機會以成長型心態面對挑戰;而在精神狀況較差的情況,人們或許較有機會以固定型心態去迴避問題。

請記得,一件事永遠都有相反的兩個面,兩種心態並無所謂好或不好,它們各自具備著不同的意義,端看你怎麼看待眼前的事物,以及對於自己有怎麼樣的目標。

因此,若你期許著有一個更好的自己,若你期許著能完全更多目標,讓我們來看看能做些什麼能使你常保成長型心態:

1.練習即時察覺自己當下的心態

當面對挑戰、質疑等各種狀況時,仔細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是什麼,確認自己的動機為何,想想究竟是為了什麼需要遭遇這樣的挑戰,並試著察覺當下的心態,傾聽來自內心的聲音

以準備挑戰學習一個新技能為例,對於開始與否猶豫不決時,先問自己「我為何會有這個目標?讓我無法行動的原因是什麼?」「我的動機是可以在事業上有更好的發展,但可能會遭遇某些困難。」

2.試著即時轉換內心的聲音

試著去找尋事情的另一面,以「如果...」、「但是...」重新排列內心的聲音,將心態轉換為成長型心態。

例如,將「我知道踏出這一步可能會遭遇某些困難」再加上「『但是』當我克服了這個困難,我將能夠獲得大幅成長與,並就此有所不同。」

3.立刻以轉換心態行動

即知即行,當成功以新的心態跨出第一步後,大腦亦將記錄這一次的行動,當我們反覆執行這樣的過程,將會產生新的行為模式,促使我們漸漸習慣以成長型心態面對挑戰。

延續上述例子,在轉換心態,且重新建構內心的聲音後,即刻展開行動,開始執行學習計畫的第一步 (報名、註冊、規劃時間等)。

總結

試著以更佳心態出發,並作為你展開行動的力量,請記得從練習「自我察覺」開始,並逐漸縮短轉換心態的速度。有朝一日,你將能將成長型心態常備於心,在人生的旅程中發掘自己無限的可能!


註1:若欲更完整的了解關於Carol S. Dweck的著作Mindset,可搜尋國內翻譯出版的《心態致勝:成功心理學》 IBSN:9789864791897


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

小心「大數據」給你的「小世界」

2017年Facebook活躍用戶已達20億 (Source : TechCrunch)

打開手機、打開電腦,你的畫面通常停留在什麼地方?

在台灣,社群網站使用者每10人就有9個有Facebook帳號,統計至2016年,全台帳號數已達1800萬,覆蓋率相當驚人。

然而在現今的網路上,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被記錄著,查詢了什麼、點擊了什麼、停留在哪個畫面多久,全都進入大數據的分析當中。

漸漸的在Facebook、Instgram只會出現你有興趣的內容與廣告,映入眼中幾乎都是你想看的內容,雖然這似乎是一件舒適的事,在不知不覺中,你網路世界卻也已因此大幅縮小。


大數據正把你拉回舊時代

還未有網路之前,主要資訊來自電視、報紙,人們往往只能被動選擇接收內容,資訊來源、品質、可信度均相當有限。資訊傳播者能夠很輕易的利用不對稱的資訊,甚至在意識形態上對人們進行操控。

1996年網路興起,人們除了能透過搜尋引擎蒐集資訊,也能以更便捷的方式交換資訊,更可經由交叉比對來驗證資訊的可信度,整個時代開始有所改變。

然而,隨著自1980年起每40個月增加一倍的資料儲存量,現今儲存的資料量越來越大,人們在網路上的紀錄開始能夠被儲存,並開始被分析。

漸漸的,這些社群網站、廣告提供者便能經由這些紀錄,將內容選擇性的投放,不再是由接收者自行選擇想關注的內容。而人們也因此在不知不覺中被掌控著,被餵食著裹著糖衣的毒藥,看似自由實則不自由


有些事正在發生

一、對於社群更多的黏著與依賴

從大腦科學中的SCARF Model來看,大數據分析給了大腦非常多在「Relatedness關聯性」上的獎賞。每當我們的前額葉需要被刺激(感到無聊、分心),就會習慣性的連上社群網站接收有興趣的資訊,如此反覆進行的行為模式將產生更多的依賴。

二、大腦的可塑性降低

每個人確實有其固有之興趣、專業領域,但不代表生活就應被這些填滿。當我們的大腦不斷接收到相同類型的資訊,我們的腦神經將逐漸失去應有的可塑性,原有的想像力、創造力也將因此下滑,甚至在面對新的事物時,學習速度也將受到影響。

三、衝動消費風險的提升

當商人掌控了你的喜好,將「想要」而非「需要」的東西一再呈現在你眼前,大腦也將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刺激,當有天終於找到需要的理由消費,商人也就實現了他的目標。要說商人是大數據分析中的最大贏家,可是一點也不為過。


跳脫框架,從內觀開始

人類其實是仰賴習慣、缺乏自覺的生物,我們總習慣去接收來自外在的訊息,卻易忽略來自內在的動機,因此容易被影響、偏離應有的目標。

因此,讓自己別一昧的接收外在的訊息靜下來想想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透過冥想練習「內觀」。再以此為基礎展開行動,在資訊的獲取上化被動為主動。

同時,盡可能地與真實的朋友們面對面互動,讓自己暫離網路世界,並使自己更專注於現實中的生活,透過閱讀、旅遊讓自己擁有更多樣的體驗。

擺脫社群的洪流,人們的世界應該要很大大腦的發展更不應該被設限。讓我們一同透過內觀練習提升自覺,有意識的讓行為模式逐漸改變,讓真實的生活更加豐富你的人生!




2017年12月5日 星期二

SCARF Model - 人際情感連結的科學系統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 與某些人相處時,你總能輕鬆自在地與對方互動;而與另一些人相處時,卻總讓你感到相當不適,使你一秒都不願多停留。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你在感受上有如此明顯的落差? 

一切其實有跡可循,它是一門重要的科學系統,也是人際關係建立的重要基礎 - 「SCARF Model (Rock,2008)」。以下,讓我們從大腦的本能來了解這個系統。


大腦的生存機制

「存活」是生命個體最基礎的需求。我們的大腦的邊緣系統為此而存在著三個本能:
  1. 追求獎賞
  2. 逃避威脅
  3. 能量利用效率
不須經由我們的意識,大腦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這三項工作。不停的辨識來自四面八方的訊號為「獎賞」或「威脅」,並產生趨近或遠離的訊號。同時,盡可能的獲取能量、儲存能量、以最節省能量的模式行動。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同刺激強度的假設下,「遠離威脅」的訊號往往會比「趨近獎賞」強得多,也就是大腦對於威脅的敏感程度,會更勝於獎賞!


人際間的獎賞與威脅

透過肢體音調言語等各種行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相互傳遞著「獎賞」或「威脅」的訊號。

當一方感到來自他人的獎賞訊號,則彼此情感連結將趨近。反之若感到威脅,則情感連結將遠離。如同上述所提,基於生存本能,人們對於威脅的反應強度將遠勝於獎賞。

因此,了解如何創造獎賞、避免威脅,將是創造人際間情感連結的重要課題,SCARF Model則為我們整理了人類大腦最為在乎的五個要點。


了解「SCARF Model」

究竟人們所認知的獎賞、威脅為何?神經領導科學博士David Rock於2008年提出的SCARF Model給我們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


  • Status 地位 - 是否能得到足夠的尊重。
  • Certainty 確定性 - 是否能得到足夠的安全感。
  • Autonomy 自主權 - 是否擁有自我行為上的選擇權。
  • Relatedness 關聯性 - 是否有著相互認可的關係、思維、價值觀。
  • Fairness 公平性  - 是否獲得與他人同等的對待。

不同個體,依據個性、價值觀、基因等各種不同差異,且在不同的情況下,於SCARF中所在乎的比重也會有所不同。

比方來說,男性可能相對多在乎一點Status,而女性則可能相對多在乎一點Relatedness。

再舉一個例子,對於一個10歲的男孩來說,他可能需要多一點的安全感與依靠,也就是Certainty與Relatedness;但對一個20歲的青少年來說,在乎的就會是多一點的獨立空間,以及是否被當作是一個成人,也就是Status與Autonomy。

應用到與客戶之間的關係上,我們應該客戶在感到被重視(Status),明確的讓客戶了解我們所提供的服務(Certainty),給予足夠的選擇與討論空間(Autonomy),瞭解客戶的真實需求並與他站在同一線(Relatedness),並給予同等於客戶付出價格的優質價值(Fairness)。

SCARF Model可以應用的範圍非常遼闊,舉凡是家人互動、感情關係、人際交友、商業往來等,只要與「人」有關,就能透過SCARF找出關係連結中較佳與不良的環節。

事實上,我們都有可能曾經在不知情、不經意的情況下,給另一方威脅的訊號,使對方產生不好的感覺,甚至因此破壞了一段關係。

因此,在學習SCARF Model後,我們仍需透過不斷的「自我察覺」與「練習」,與他人產生更好的關係連結。


自我察覺練習

Step 1:請試著回想看看,過去有哪些人曾給你很好的印象?他可能是你的家人、朋友、主管,也或者是一位曾服務到你的店員。而他們在SCARF中給了你那些獎賞訊號?

Step 2:請試著回想看看,過去是否曾有人給你不好的印象,他們又在SCARF中給了你那些威脅訊號?

Step 3:請想想自己是否較容易忽略SCARF中的哪一點,而給他人不好的感受?

請與Roger分享你任何的經驗與看法,交流將使我們彼此更加成長!



 --
補充資料:SCARF Model的理論基礎
1. The brain treats many social threats and rewards with the same intensity as physical threats and rewards (Lieberman, & Eisenberger, 2009). 
2. The capacity to make decisions, solve problems and collaborate with others is generally reduced by a threat response and increased under a reward response (Elliot, 2008). 
3. The threat response is more intense and more common and often needs to be carefully minimized in social interactions (Baumeister et al, 2001).

2017年12月1日 星期五

創業後的五大挑戰


Knight Fitness 騎士健身中心開業暨二年,常聽到人說,當老闆真好,不用打卡上下班。而Roger 總說:「對呀,無需打卡上班,因為從未下班過!」
創業能夠實踐理想,經營得宜還能帶來不錯的收入,相信一直都是許多人的憧憬的目標,但其中的甘苦卻不是沒創業過的人能體會。然而,你卻也有機會從這些甘苦中快速成長,學到意想不到的知識與技能,並得到更多體悟。無論你想創立怎樣的事業、規模是大是小,請先把能想像到的壓力與辛苦乘上10倍,並準備好面對各種挑戰。
Roger幫各位統整出五個最常要面對的問題,讓我們開始吧!

1⃣ 如何不斷創造價值

我們都知道,交易即是價格與價值的交換,因此若欲創造足夠收入,即須創造良好的價值;而同時,還必須不時思考如何將現有價值提升,甚至延伸、創造新的價值,以應對多變的市場。

所擁有的價值更必須要有獨特性、具競爭力,除非市場需求過剩,否則必須創造非選擇你的理由!
2⃣ 建立並領導優秀的團隊
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但關係到人的獨特性,也包含著許多複雜的問題。除了將人放對位置,也必須學習建立良好關係,並進一步鼓勵主動學習、培養更高層次的能力。
從面試、教育、到上線後的績效表現,無一不在考驗老闆與主管領導與溝通的智慧,更重要的是適任與否的評估,需要勇於做出抉擇。請準備好面對創業初期人事流動的陣痛,唯有堅持篩選出對的人,企業才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3⃣ 建立流暢完整的管理制度
品質是被管理出來的,大至價值的產出、策略的制定,小至庶務的控管、清潔的維持,皆需一個流暢完整的管理制度。
然而對新成立的公司來說,管理制度往往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磨合,及時發現問題,並即時調整改善非常重要,建立良好流程,方能使資源放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4⃣ 做好面對突發狀況的心理準備
相信嗎?對於首次創業的你,會遇上的問題,其中有90%是你無法預期的。像是,人際間產生的火花、天災、市場需求變化、新競爭的崛起、政治因素等。
在現實與理想間的拉鋸中,你必須要做好最悲觀的心理準備,但以最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各種問題!
5⃣ 勇敢做出決定,並在行動後小心求證
創業後,你將面臨各種艱難的決定,諸如人事上的抉擇、價格上的策略等,你可以思考、可以猶豫、可以蒐集資訊,但仍必須在適當時間內做出決定。
千萬別輕忽看不見又難以量化的機會成本,切記,時間每一天都在倒數,這將是最珍貴的成本。盡可能的判斷風險,並在行動後嚴密監控成效,準備好隨時修正、停損的準備。
結語
以上是Roger 這二年來每天的功課。經歷過各種失敗,也不斷從中學習,進步的空間還很寬廣,要學習的還很多。
最後分享一句話給各位:「凡事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多的努力,抱最好的希望。」
僅希望透過這次的分享,讓想創業的朋友們在未來有一個簡單的方向,祝各位創業夥伴們順利!

《Darkest Hour 最黑暗的時刻》觀後分享 (些微劇透)

"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 成功不是結局,失敗不是宿命,最重要的是堅持的勇氣。 - Winsto...